《重来》拆书片断W31-DAY1
熊赳赳爱学习 2015-06-08 07:41:40
作业要求:
请根据以下片段,完成【拆书帮便签读书法】练习。
R——阅读原文片段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最好是一个事例/一个故事/一个情境描述。
A2——以后我怎么应用。最好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有一定预期效果、有具体场景和步骤的行动计划。
熊赳赳爱学习 2015-06-08 10:12:59
I
伟大的产品或卓越的服务,从我做起,做我自己想用的东西。
从我看到这篇文字的那天起,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假设背后支撑它的基础是什么?
上个月看了一个ted,讲者列举了一些很搞笑、很难堪、很恐怖的场景,而无论是哪一个场景,会场里都会有不止一个人举手。
而我想呢个假设的背后,就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你永远都不会是一个人,无论你的需求有多么奇葩。即原文提到的,这些人解决了自己的燃眉之急,同时也发现了他们的需求
背后隐藏者一片巨大的市场。
自产自销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快速直接地评估产品的质量,而不需要去了解别人的反馈意见——迭代变更好。
这种”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方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让你爱上自己的产品。你十分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价值所在。
以上都是废话,下面是我的I:
一切从自己出发思考即可,包括这个产品为什么会出现,解决了什么问题,它的优势在哪里,适用范围是怎样的,每一次迭代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迭代的方法可以解决那个问题
。
A1
据说我们每天在写的便签读书法就是赵周老师为了解决自己读书时,如何深入思考,以一点深挖,而想出的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而之后有了那本《这样读书就够了》,在之后有
我们在这里每天用这个方法来深入思考自己的学习之路。
还见过一个创造了自己产品的人就是讲时间管理的永锡老师,最早他是买PDA一款to
do的硬件设备,后来他发现买的人不多,大家都是看看然后就没下文了,于是,他就开始自己用,发现是因为大家对于to do的认知不够,觉得在脑子里也挺好的。于是他
开始下决心研究时间管理,以GTD为模型研究。后来,他又发现,一个一天没什么要思考和要做事的人,他根本不需要时间管理,他甚至连清单都不需要有,于是他的时间管理
研习会里将如果制定你的1年、3年、5年规划最为重点,而工具篇只是简单介绍。他的梦想是2017年能影响100万人,而他也为之努力着。我曾是他的一名学员,现在再
看我当年在他课上画的1年规划,有一点还在坚持就是建立拆书帮分舵,虽然当时是计划1年在北京开10家,现在看脚步慢了点,但是至少方向是没错的。
A2
我目前自己特别想用的产品是积累自己视觉化素材的工具,今天早上看《用户体验多面手》时,想到了可以借鉴的内容——卡片。所以我的下一步行动就是
1、买买买,每周画三个素材;
2、思考我为什么需要,以及我都画了什么素材,我都把这些画用在了哪里。
3、思考如果需要向后续的用户讲述为什么他们需要,我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4、我们自己是个人用户,所以我们卖出的产品也很可能是卖给个人用户的。而个人用户的参与感就非常重要,要带着用户玩起来。思考如何带着用户玩起来,让这一小撮志同道
合的人成为天涯若比邻的朋友。
黑May在路上 2015-06-08 12:06:04
W31_D1
挠自己的痒处
I. 想要创造一个伟大的产品或某项卓越的服务,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做你自己想用的东西。设计你了解的产品——你就能很快发现它到底好不好
这种“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方法最大的优势就再也能让你爱上自己的产品。你十分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价值所在。
A1: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我从2014年开始以”每日三问“的形式写个人总结,这一年多来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的问题。
1. ”每日三问“的灵感来自于一个朋友的“清晨六问”、“静夜六思”(见P.S.部分)及褪墨上的每日七问“,但因为觉得那些版本太复杂了,就弄了一个”黑May
版“,这三个问题是:
1) 今天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 今天我做了什么让我更接近我的目标?(这个问题问的是与长期目标相关的第二象限事务)
3) 今天我需要提升什么?
2. 把”今天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个问题改为:”今天我的收获和成有哪些?",灵感来自于《拆掉思维里的墙》里提到的”成功日记。在这个问题下,至少写五条,
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成就
3. 把“每日三问”改成“每日四问”,增加了一个问题:今天我应该感恩哪些人和事?
4. 把“每日四问”改成“每日五问”,增加了问题“我需要采取哪些后续行动”,这个问题的灵感来源于我们拆书时的A2
每天问这些问题帮助我很好地回顾、总结一天,而“每日几问”也在不断改良,到目前为止“每日五问”用得很顺手。
A2:
1. 整理我不喜欢的惯性行为模式,寻找适合自己的新的惯性模式
2.
PS:
清晨六问:
1. 我今天的目标是什么?
2. 我如何安排今天自己的时间?
3. 今天我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4. 今天我准备严格按照计划去做吗?
5. 我今天准备学哪些东西?
6. 今天我如何使自己活得更健康更开心?
静夜六思:
1. 我是否完成了今天的目标?
2. 我今天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3. 今天有重要的事情被延误了么?
4. 明天我可以怎么做得更好?
5. 我今天学到了什么?
6. 我明天的目标是什么?
我的读书小窝 2015-06-08 12:32:08
代新伙伴@舞梦天边 发作业
2015.06.08《重来》拆书片段1 W31-DAY1
I
这个片段,正是我的工作会遇到的情况。正如产品经理需要做的一样,想要设计一个产品,最好做的是自己了解的产品,并且是你喜欢的产品。
每个人对市场、对自己熟知的产品或服务是不一样的,但是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真正去使用、去思考、去投入,能引发自己真正的思考,并用自己想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而设计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才懂得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这里也跟“用户体验”有关,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自己真正去使用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用户的角度。去使用还不够,还需要发自内心地爱上这件事,这个产品,才能
引发更多的思考。
A1
有一次看到微信上有人推荐这本《晨间日记的奇迹》,觉得很神奇,于是下载电子版来用两天时间看完后,根据它书中所说的方式去记录每天的日记。但后来发现书里推荐的九宫
格并不太适合自己,在自己两年的实践中,调整过多次晨间日记的格式,最终确认了适合自己的晨间日记写作方式,也让自己对于自己的生活作息、关注的东西更加有利。这是自
己做得好的一个例子。
但是,在工作上这方面做得并不够好。
最近公司在开发的APP上需要做一个地图导航,这个导航产品因为领导不是直接吩咐给我来做,因此我是比较被动地只看IOS开发人员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也在与IOS
开发人员去讨论的时候,因为我本身没有使用过地图导航,导致很多界面无法主动地去做,造成在沟通和设计的过程中非常被动,也引起了开发人员对我的偏见。
后来当我真正深入去看这个东西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在目前我们开发的这个APP产品阶段,根本不需要现在做这个地图导航;发现了之后,我并没有及时和领导反馈,因为我知
道这个地图导航功能是我们老板要求做的,领导也是希望能快点按照老板的意思快速做出来。再后来又深入发现,我们的地图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国内使用一部分是在国外使用
,而国内使用的那部分功能完全没有任何作用。这个功能虽然有,但是不会有作用,可在这个时间里,IOS开发人员已经花了两周时间做好了……在这个事情上,我深深地自责
,没有及时去反馈,没有投入去做这个项目,导致项目多做了一些无用功。
A2
看了这个片段,虽然这里说的是自己平时用的东西、服务,才能去更好地设计、了解、使用。但用另一种思维来说,我们因为要做这个产品,也需要我们去使用,去深入研究,真
正地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解决方法。
在我的A1描述的例子中,发现了自己存在很大的不足。因为自己没有真正地花费心思在里面,才导致自己的不了解,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因此,在接下来不管要做什么样的项目,不管多小的功能,我都需要好好去体验,去真正地了解,我想要什么样子的东西,利用这个东西可以带来给我什么样的改变,只有这样才
能更好地去设计,去完善自己的产品、服务。
水煮猴 2015-06-08 15:04:29
I部分
【原文片段理解】
1.结果:想要创造一个伟大的产品或某项卓越的服务,最好的方法是从我出发,当自己是一项产品的用户时,你会更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来源于你最深刻的需
求;
2.原因:创造产品或服务的人没有办法接近每一个用户,只有把自己前置到客户群,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客户时,才能更加深入的思考产品/服务的需求,而你的需求往往背后隐
藏了一票人的需求,这样就可以通过聚众的效应把产品做大做强。
3.扩展:联想到人与人在沟通的时候,遇到问题的人往往都希望能够向过来人讨教,所谓的过来人,就是和他有过一样或相似经历的人,当有了一样或相似的经历的时候,一方
面人比较容易有共鸣,容易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别人的经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原文片段疑惑】
对于借挠自己的痒处来创造伟大的产品或某项卓越的服务,有一点我是不能认同的,凭什么说你的痒处就是别人的痒处呢?古语有云,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对于我而言这个问题是
解决某项任务或者是生活中的关键点,但是对于他人而言却不是,这个的平衡点要如何掌握呢?
原文片段的前几个例子都是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改进的,这个改进项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无足轻重,这之间如何把握好平衡呢?
A1部分
前段时间公司在做HRBP的项目,因为这个概念在国内都属于比较新兴的一个领域,大家对于他的认知和理解都比较少,当时领导让我找一些材料研究一下然后和大家分享,完
事儿后大家直接就要“下放”到业务部门去做为期一个月的实际工作了。当时一直不知道这个事情到底应该要怎么做,小组的几个人也在商量着具体要工作的内容和希望产出的成
果,当时第一反应是,如果我们是业务部门的领导,我们会需要BP做什么样的工作。于是大家列了一堆内容出来,最后形成了一个提纲,把这个提纲变成了大家的工作内容和行
动纲领。
虽然说这个问题本身不是我自己的痒处,但是我们努力的站在了业务部门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把他们当做了我们的内部客户,思考他们的痒处,把他们的痒处放在自己身上,想办
法为其解决问题,多少和原文是贴切的。
A2部分
从自我发展的角度上来说,最近自己的痒处在于懈怠和懒惰,比如说说好了要早起的,结果很容易就坚持不下去了,最近自己的打卡任务也完成情况不佳,所以下一步,是要找一
些志同道合的基友一起干这件事情,比如像咱们群一样有个打卡群,早起团之类的.
李小曼 2015-06-08 16:34:00
I
史上几项很重要的发明的来源,源于”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方法,触发这些发明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痒痒需要挠挠,而这种挠的感觉不需要问别人,因为体验者和受益者是自己,
所以,你的处理结果将会是最棒的产品,并且在不断迭代的改良后,你会拿到一个最成熟的产品,然后推向市场。而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让你爱上自己的产品。你十分了
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价值所在。
A1
晨型人这件事,两年前就开始了,但总是做不到,在微博上和微信上都参加了活动,可惜总是不了了之。后来干脆自己组建了微信群,目前群内共15人,每天早上打卡,每周晒
一下群里打卡情况,做为群主当然不好意思总带头偷懒,目前晨型人问题已经解决了,并且带着群里的人连续完成23周打卡。
A2
思维导图我一直在用,但总是用不好,导致我的公开课分享计划一直停滞不前。昨天21天思维导图训练营又开营了,作为这次的助教,我准备和学员们一起,每天都交作业,重
新梳理下导图思维,而不是象上期那样只单纯做助教。
所以我的下一步行动就是
1、 完成每天训练作业,提交论坛,点评学员,并从学员身上找到自己学习的地方,拆为已用。
2、 继续禅绕慢画营训练,通过不间断的画画,为思维导图提供逻辑、思考以及练习手绘
3、 把Doit.im方法论用思维导图方式绘制出来,本周完成7个版本,尽量找到最适合的。
我的读书小窝 2015-06-08 17:27:31
2015.06.08《重来》拆书片断W31-DAY1
I 用“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方法来思考
(1)在创造产品或者某一项卓越的服务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你自己想用的东西,设计你自己最了解的产品,这样你就可以很快发现它到底好不好用,这种方式可以叫做自产
自销。
(2)很多成功人士的经历表明这种自产自销的方式很有用,比如玫琳凯化妆品创始人以及耐克最著名的铁模鞋底的发明者,他们都是在解决了自己的燃眉之急后同时发现他们需
求背后隐藏的巨大市场,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创造了伟大产品或者卓越的服务。
(3)自产自销方式的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你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去为别人解决问题,这样你就知道问题存在哪里以及价值所在。
A1
用“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方法来思考
最近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做“清理工作”,之所以做这件事情,是因为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了,心里急切驱动自己做,也为实践《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做探索,现在是毕业悠
闲期,此时不做,更待何时,希望通过摸索,为以后再坚持做增加信心,减少阻力。之前自己的一些习惯不好,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不好的表现在:
1.读书习惯,读完内容后,没有养成用笔记录的习惯,当时有想记录的,但是会因为手边没笔,会放弃,可是读完后,又觉得书中哪点很重要,于是回头重新翻,结果是再次重
头读,多次输入,导致量大,且有烦躁和责怪心理,所以读书效率低下。
2.写拆书作业习惯不好,这个在昨天线上会议上“疑难杂症”模块里提到了3个问题:
(1)点评作业不满意,这样每次写点评作业时,会有“如何点评”的想法干扰自己,因为之前在写A2时写到要像大家学习点评作业的情况,但是一直未实施,所以每次写点评
,都要受点心理“折磨”,有点受打击。
(2)吸收大家里触动自己的作业内容该如何进行再次学习,每次点评里都有写到比如收藏大家写的好的部分,但是也只是放在那里,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所以写作业时自
信心会受点打击。
( 3)A2的实践情况,特别是昨天总结A2实践情况,我很勇敢地说出“一条未实践“,所以在反思为什么会这样,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4)周结问题:现在很多次对周结作业不满意,并且已经有几次没写了,所以急需改进。
3.网上学习课程习惯:孙老师的日记训练营课程以及街头商学院课程。日记七天课程已经结束了,也连续写了六天的日记,但是现在又断了,主要问题是刚写的六篇是按照自己
的理解来写,算适应阶段,所以还需要再次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孙老师的方式重头开始,写上100篇,不间断,所以现在需要做学习整理工作。街头课程,每天都会花一个半小
时的时间做题,进步也大,但是基本是一个半小时时间花掉后,就没有进行深度学习,今天已经完成第8天的学习了,还有2天课程就结束了,所以需要开始做学习整理工作,包
括感悟,不然课程结束,会有没认真的感觉。
生活习惯不好:
1.书桌太乱,书太多,看着就是很满的样子,自己都有嫌弃的心理,有时会影响情绪。
2.现在是晚睡早起的习惯,所以第二天早起后,有时需要再次睡个觉,精神才会好很多,就算不睡,一天下来的学习效率不高,只能是完成拆书作业,街头作业,书也没能看。
3.现在又有胖的趋势,上次还调戏阿尤姐姐,说“想象以下,如果再胖下去••••••“,(阿尤姐姐,你懂的),自己很快就要达到那个效果了,画面不敢直视,因此一直
想着去跑步,去运动,结果就是各种拖延,还是原地打转,急切心理与实际不动的矛盾,所以很煎熬。
A2
1.针对读书习惯,要随时把笔准备好,并且用RIA便签法或者是卡片读书法来随时记录想法,不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为了能够保证实施这条策略,会选择去打印便签法图片
或者卡片图片,启动右脑作用。
2.写拆书作业习惯里提到的3点,改进方法是:
(1)点评作业(采用@笑笑 的建议):
a) 有意识地提升点评的能力,多说事实,少说评价,强迫自己使用一些句式,比如“您提到的某一个具体的说法或者事件,让我想到了什么,让我感受到了什么,触发了我怎
样的想法,或者我觉得自己可以从哪些地方向您学习或者自我改进”,以此来代替简单的点赞。
b) 跟点评达人学点评:day2、4、6我们会回顾每个人前一天的作业进行点评,那点评作业是否也会回顾?其实我们中不乏点评达人及认真做点评的人,如果想提升点评
能力,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学习和模仿好的点评,比自己琢磨更简单实用,所以建议day3、5、7除了完成新的拆书作业或写总结以外,最好也回顾一下前一天别人的点评
作业。
(2)吸收其他人的作业内容,做简单整理,最好是能与自己的A2结合起来。这个可以向徐姐姐请教下,记得有次作业她写到会在当天整理大家的新名词,会做记录工作,我要
具体问问她的做法。
(3)A2的写法以及行动力的改进:坚持A2当天写完后,当天做或者最迟不过两天的原则,其目的是先调动自己的行动力。
(4)周结作业改进:前提是要做好每天的作业梳理,学习@黑May在路上和@熊纠纠爱学习 以及@泡妈 的
周结模式,并且刚开始做是先写在纸上,最后到周结那天在放进电子版,先给自己一个适应期,今天就行动。
3.网上课程学习习惯:
(1)整理落下的日记学习内容,开始按照学习要求重新写日记
(2)街头课程上完后,开始整理学习内容(街头课程让我养成一个习惯:看辅导内容,会记录关键词,梳理内容脉络,读书时,会在书上写自己的想法),所以可以在课程结束
后,对定量阅读有一个整体认识,再进行适合自己的学习整理。
4.生活习惯:
针对提到的3点做改进
a) 书桌整理,按照《断舍离》提到的方式做整理,会附前后图。
b) 早睡早起,今晚开始实行记录。
c) 锻炼,用跑步软件进行打卡,晚上附图。
紫色夜幕 2015-06-08 20:13:54
I部分:
要创造一个伟大的产品或卓越的服务,最好地办法就是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原因:1)你会很明确客户的需求;2)第一时间发现使用中的问题;3)不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4)亲身评价产品的使用和质量,不需要通过他人获取第二手资料;5)会投
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6)为自己工作,没有那么大的外部压力,更愿意试错。
结果:也许当初并不是抱着要打开市场之类的功利心,不过很多人确实做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
A1部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小麻烦,总希望借助于网络或者别人的经验去解决,但是即使得到了,在使用的过程也总会发现有很多让人觉得别扭的地方,但如果能结合自己的需
求加以改进,就能让它变得得心应手起来。就拿我自己来说,从去年6月开始写晨间日记,已经坚持快1年了。最初是拿了别人的地一个九宫格的模板,一项项填,但使用了一个
月以后,就发现有2、3个模块的内容并不适合我,比如职业发展之类的,我也几乎从来不会在里面写内容。后来总结这应该是年轻人的模板,像我这样的年纪在职场上并没有什
么奢望,更多的重心会放在家庭和谐上面。于是就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始一个个模板就行改进,像现在的9个模块基本上都有内容可以写进去,帮自己更好的规划和检视每一天。如
果一直硬套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时间长了会出现厌倦和疲惫的感觉,未必能坚持一年,还能保持最初的热情。所以现在的很多模板拿过来,我都会先评估一下看适不适合自己,不
适合的话就加以改进,不强迫自己一定要照搬过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A2部分:
1)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自己的经验,尽快整理出读书笔记模板,确保读完每本书都会通过总结回顾,有所收获。
Antonia Chang 2015-06-08 22:07:03
I:
我们可以从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出发,试图创造一个全新的、独特的、可以帮我们解燃眉之急的产品,当我们能够发现同样需求背后隐藏着的巨大市场时,通过进一步的努力,它
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或卓越的服务。
A1:
读完这个片段,回忆把我拉回到2004年的暑假,8月的北京俨然一个蒸笼,我坐在新东方GRE培训班里,桌面上铺满了讲义、单词书和真题册,头顶一个大电扇呼呼地吹着
,衣服黏腻地贴在身上,即便如此我依然聚精会神地看着眼前那个头发有点长,身材微胖,却一脸眉清目秀的大男孩讲着他疯狂的青春,当他讲出那一句“如果生活给不了你想要
的,为什么不去创造一个呢”的时候,我的心“砰砰”跳得厉害,立刻把它记录在笔记本上,力透纸背。这个大男孩叫古典,三年后他创造了新精英,并且在介绍这个品牌的时候
,他是这样说的“我原来是新东方的一名GRE词汇老师,我知道有很多像新东方一样的学校在帮助许许多多的学生出国留学,但是却没有一所学校能够告诉大家到底为什么要出
国留学,于是,我创造了一所”,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再一次“砰砰”跳得厉害……
今天的这个片段让我联想到了很多,不仅限于我们可以从解决自身问题出发去创造一个好产品,以及可以通过不断迭代把它进一步打磨成一个优秀乃至卓越的产品,更加引发我深
思的是,当我们真正面对一个无法帮我们解决问题的有缺陷的产品时,更为常见的情况是,我们会放弃它努力寻求其他更好产品,或者虽然心存抱怨但由于没有更好的选择而将就
,到底有多少人能够想到、并且有勇气愿意去自己“创造”点什么?
A2:
我觉得自己是个有创造性但勇气不足的人,所以古典的那句“如果生活给不了你想要的,为什么不去创造一个呢”才会刺激到我,我希望能够先选择一件身边的小事做起,明早调
制一杯适合自己口味的咖啡吧。
(笑笑)
蔬果心 2015-06-09 08:20:49
I:
想創造偉大的產品或卓越的服務,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做自己想用的東西
A1:
這個地方是空白的,至今為止,覺得自己需要的,市面上基本都能找到,如何能出自己想用的東西,不容易。
A2:
現在很想學習的就是寫出自己在使用的產品的不足之處,看看有沒有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可以改變的產品
我的读书小窝 2015-06-09 08:53:57
代新伙伴@舞梦天边 发作业
2015.06.09《重来》拆书片段1 W31-DAY2
我喜欢的I
@水煮猴 比较喜欢这段理解,从结果到原因再扩展。更喜欢的是后面的疑惑,因为做的过程中我也有这样的疑惑,只是在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来说,实在没有自信说挠我自己的
痒就有可能是别人的痒……
@熊赳赳爱学习 用例子去进一步理解原文片段,这个方法我没做过,下次尝试一下,对于原文的理解应该会更好吧。另外就是引发自己的思考,多思考,从头到尾从左到右,把
所有需要思考的问题都想一遍,做到有备无患。
我喜欢的A1
@Antonia Chang 这段经历说得我也热血沸腾。对生活有这么大的热情,不仅仅只做自己的产品,而是站在当下的时间在我的优点至上,我又能为别人带来什么?
@熊纠纠爱学习 两个例子都很宏大。现阶段我写的A1都是和自己有关,扩展知识量没那么大,还需要积累。
@黑May在路上
每日问自己这个可以理解为是晨间日记的做法吗?晨间日记的九宫格也是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但是这里的问题让我很羞愧,我的问题从来没那么精准,我也要尝试这样去做!
@我的读书小窝 写得很认真很细致,这样细致地描述生活,更容易去实践,非常深刻。
我喜欢的A2
@熊纠纠爱学习
看你关注的问题,对你的职业有很大的兴趣。比如这本《重来》,还有《用户体验多面手》,甚至是画画……话说,我也学过画画,我却没有行动过,要多行动!
@黑May在路上 好精准的问题,我每次想要问自己的时候都要想很久这个题目。这些题目我都可以直接拿来用了,非常感谢哇~~
@风的色彩 我前段时间也计划了每看完一本书就要制作一个思维导图的读书笔记,但都只做了1次就没有坚持了……这里一看到思维导图,就让我想起我本来想做却没有做到的
事。缺乏的是耐心,多注意!
总结
虽然之前也跟着做作业,但是没有像今天那样认真去看大家的作业。今天认真看了之后,觉得很有趣,很让我思维开阔了不少。感谢大家!
黑May在路上 2015-06-09 09:03:06
W32_D2
我喜欢的I:
@熊赳赳:喜欢你对关于本片断的思考
@舞梦天边:特别喜欢“用户体验”的观点
@水煮猴:有很多自己的思考
@泡妈:原因部分非常清晰
我喜欢的A1:
@熊赳赳:感谢你分享便签读书法的来历,也欣赏你对建拆书帮分舵的努力和执着
@舞梦天边:两个案例一正一反,都很好地说明了原文的观点
@tt: 很深刻的反省,找到好多“痒处”
@笑笑:非常激励我的案例
我喜欢的A2:
@熊赳赳:方向非常明确,与原文理念很契合
@风的色彩:训练思维导图的方法太棒啦
@tt: 针对自己的问题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太棒了!一样一样来。
@泡妈:期待你分享读书笔记模版
水煮猴 2015-06-09 10:22:42
I部分推荐
@熊赳赳爱学习 讲了一通“废话”做铺垫,将原文进行了延展,整个片段有一种张开了的感觉;
@紫色夜幕 对于原因部分解释的简洁明了;
A1部分推荐
@熊赳赳爱学习 原来拆书帮后面的故事是这个啊,原来帮主也是因为自己有读书困惑才想出的读书方法啊;
@黑May在路上 每日五问的做法很赞,可以借鉴学习用来记录自己的日总结;
@风的色彩 求加入你们的晨型人组织啊;
@笑笑 超级喜欢那句如果生活给不了你想要的,为什么不去创造一个呢,触动很大;
A2部分推荐
@舞梦天边 根据自己的A1制定了相应的行动改进内容。
熊赳赳爱学习 2015-06-09 11:06:39
I推荐
@风的色彩 挠痒处——>解决方案——>不断迭代——>推出产品
@泡妈 对原文的梳理做得很赞,从原因和结果两个角度。
A1推荐
@黑May在路上 非常非常赞的优化过程,这种不断改良最终将反思变成了像大脑的一部分一样自然舒服。
@舞梦天边 思考了作为一个产品开发人员,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将自己当做用户来思考。
@tt 基本上达到了我出这个片段的目的,梳理了自己的各种痒处,这要是挠一通下来,是不是很爽呀,哈哈
A2推荐
@风的色彩 非常具体的下一步行动。
@tt 逐条都写了改进方案,真的是特别赞!期待A2实践分享。
@泡妈 期待泡妈的读书笔记模板,我最近也在研究这个,今早有了些眉目,回头我们交流哈
李小曼 2015-06-09 17:37:04
I
@Antonia Chang 从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出发,试图创造一个全新的、独特的、可以帮我们解燃眉之急的产品,到发现需求背后隐藏着的巨大市场,将其成为一个
优秀的产品或卓越的服务。总结得棒棒哒
A1:
@Antonia Chang
不仅被他描述古典老师带给的启示的感动场景,还更深刻的揭示了一个问题——到底有多少人能够想到、并且有勇气愿意去自己“创造”点什么?
@舞梦天边改良晨间日志版本的案例充分说明了最合适自己的才是最棒的。
@水煮猴 HRBP项目站在内部客户角度去思考痒处的作用。
@我的读书小窝 对自己的全方面分析非常到位,妖孽呀
原来拆书还在这个桥段呀,可以以后加到得瑟中去@熊赳赳爱学习
A2
@熊赳赳爱学习 对视觉化素材的工具的规划,期待,先占个座报名
@泡妈@熊赳赳 的读书模板,期待分享
@黑May在路上 清晨六问+静夜六思 完全是每日12省的严格标准呀
@我的读书小窝 针对读书习惯、写拆书作业习惯、点评吸收和生活习惯,规划得太到位了。
我的读书小窝 2015-06-09 18:10:09
2015.06.09《重来》拆书片断W31-DAY2
I 推荐
1.@舞梦天边 以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谈对拆解片段的理解,思考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2.@紫色夜幕 原因解释详细,举出6点,挖掘很深。
3.@ Antonia Chang 从己到他人,从燃眉之急的产品到卓越的产品,拆解的很有层次。
A1 推荐
1.@熊纠纠爱学习 先给赵周老师点个赞,没他就没有《这样读书就够了》,也就没有我和大家的缘分,棒棒哒。坚持1年的计划在北京建拆书帮分舵,徐姐姐,你好棒。
2.@黑May在路上 你的一年探索适合自己的“每日三问到四问到五问”,找到适合自己的五问,这样的坚持和毅力,很佩服。我发现我也需要这样的“每日几问”,借鉴你
的“每日五问”以及结合今天从街头课程获得的灵感,探索适合自己的“每日几问”,你的这个详细的解释,帮到了我,谢谢你,May.
3.@舞梦天边 晨间日记经过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做的非常好,赞。工作中关于开发产品的经历,先抱抱,吸取教训,下次会做的更好的,加油。
4.@水煮猴 你提出的疑问好棒,批判思考“原文片段的前几个例子都是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改进的,这个改进项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无足轻
重,这之间如何把握好平衡呢?”。
5.@风的色彩 经过多次探索,最后用作为带头羊的方式来做到成功的晨型人,赞。
6.@紫色夜幕 晨间日记的探索,批判思考和接受,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赞。
7. @ Antonia Chang 当你写到“力透纸背”这段时,我笑了,当看完那个微胖的男孩源何创造“新精英”时,我震撼了,全看完,震撼加感动,也能理解
当时你为何会心“砰砰”跳了,因为它触动了你,震撼了你,也说明你有这样的“潜质”,很棒的体验。
A2 推荐
1.@熊纠纠爱学习 哇嗷,好棒的想法,以后如果对视觉感兴趣了,就找你咨询,哈哈哈,还要谢谢昨晚你的热心解答,接到电话时,心里满是感动,么么哒。
风之弈语 2015-06-09 19:20:46
I:互联网的时代,凡是成长起来的公司,创业者不是所谓的资源整合者,他们本身就是产品的设计师、研发者和爱好者,只有这样的创业者,才会打造出卓越的产品。
一、动力来自于爱好
在现在的市场中,想要做一款产品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人员,然而,这里所说的合适,并不是指拥有多少产品经验和多强的研发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产品的喜爱,对所做的事情
的喜爱。如果我们做的是自己喜爱的产品和事情,那么即使没有领导监督,没有制度约束,甚至没有高薪激励或考核的刺激,我们一样可以持续保持着绝对积极、专注的心态,可
以自觉主动的将产品做到极致。因为我们做的是自己的事情,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实现的是自己的爱好,这种情况下,一切皆有可能。
二、创新来自于专注
文中的几位成功者所打造的产品的都是找到了关键的市场切入点,或者说是客户的兴趣点,在国内此类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百度起步时的免费MP3,微信起步时的摇一摇,淘
宝起步时的免费开店,包括360的开机速度检测,这个点绝大多数只是个微创新,既不是高科技,也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在很多专业人士的眼中甚至只是个小儿科,但是却是客
户感受最深的部分,这一个点瞬间可以带来大量的客户,这个点来源于长期的专注,而不是专业。
三、速度来自于体验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互联网世界间,速度是最基本的要求,传统的公司与现代化公司最大的区别就是是速度!今天看了一个笑话,“把一个箱子从一楼搬到二楼也许不用5分钟
,但在中国电信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久。至少需要十几个部门审批,即便审批都过了,但怎么搬、搬到哪,各个部门的意见可能都不一样,最终可能还无人拍板。”这就是非常
形象的快与慢的比喻了。
那种先统计基本数据,然后找调查公司回访调研,最后再上会决策的方式,是典型的无错、无责也无效的官场作风,必将逐步被社会的潮流所淘汰。互联网时代中有竞争力的公司
,一定是一个扁平化的公司,是一个决策者时时体验自己产品的公司,是一个管理层时时关注自己产品的价值如何实现的公司。只有这样,快才有可能。
A1:公司十年以前的领导,是一位最讨厌请所谓专业人士来做市场调研和市场需求分析的领导,他总是说,我们的市场部、分公司就是这个市场里的最专业人士,如果连我们都
不清楚客户要什么,那些所谓的专业公司凭什么知道?他的数据不也是从我们这里拿走的吗?谁知道他们的分析中有多少水分?如果他们的结论分析能与我们的下一步业绩能否提
升挂钩,我就同意聘请。在他在位的几年里,公司所有市场人员都必须自己调查客户,了解市场,自己去分析下一步可能出现的动态。
事实证明,他的观点是无比的正确,那几年也是河北最成功的阶段。几年后,总部花重金聘用了一家所谓著名的国际化公司来做产品规划,当时也是挥挥洒洒数百页PPT。然后
,三年后的结果是销售一塌湖涂,全国的市场几乎因此崩盘。而现在,公司又走回了以前路子,要求决策人员全体下一线,进前台,自己印证产品和方案的适配性。
A2:由于不是自己创业,而是为公司打工,我的工作大多是由高层决定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个奢望。不过我还是可以找到其中的结合点,比如把部门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的组 织。本周确定一次部门的学习时间,挑选出三个群里小伙伴们拆过的沟通类片段与大家交流。
风之弈语 2015-06-09 19:44:41
I部分推荐:
@紫色夜幕:这六个总结以及最后的那句不要抱着打开市场的功利心,也许就会做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真正讲出了爱好的魔力。
@水煮猴:我的理解是,挠到自己的痒处,只是一款伟大产品的开始,也许我们喜欢的并不一定是市场需要的,真正要找到市场的痒处,不仅要有爱好,还需要持续的关注和钻研
,但是这一切的基础是,自己喜欢。
@舞梦天边:加油,小朋友!开发一个产品就要先喜欢上一个产品,同理,要加入这个群,我们首先要喜欢上拆书。
A1部分推荐:
@Antonia Chang:即使是通过笑笑这个简单的介绍,我也对新精英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一个能力者在自己爱好的事业中奋斗,才是最可怕的。——“如果生活给
不了你想要的,为什么不去创造一个呢”
@风的色彩: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你这个晨型群的打卡,是怎么打呢?难道是发个起床的截图?还是有专属的工具?
A2部分推荐:
@我的读书小窝:你这个A2只能说是超级无敌的强大,我看得有点心虚,因为我自己在问“我能做到吗?”
@风的色彩:你这些学习心得,分享一下,就足够让我们的庄里更加活跃啦。
@黑May在路上:这六问太强大了,我只做到了六分之一,向你学习啊。
紫色夜幕 2015-06-10 06:42:35
I部分:
@熊赳赳爱学习:一切从自己出发思考即可 。想起了好好爱自己这句话,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哪里有能力去照顾别人呢?
@水煮猴:发散部分过来人,确实说明经历和需求的重要性。
@风之弈语:一、动力来自于爱好; 二、创新来自于专注 ;三、速度来自于体验 总结的太精彩了。
A1部分:
@熊赳赳爱学习:赵周老师的拆书的例子举的真好,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现成的例子呢?发散联想能力还不行。
@舞梦天边 :从她反面的例子里,我看到了主动的重要性,被动的只是为了任务而任务,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浪费,也无法给自己带来成长。
@笑笑:《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重新塑造了我的很多想法,所以我特别钦佩古典老师。笑笑居然还是当面在聆听,现在写下这样的文字,我立刻就被打动了。
A2部分:
@风的色彩: 很详实的行动计划,要落实到每天,风一定是个高效率的人。
@风之弈语:把自己的部门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做朝晖的员工太有福气了。
rainbow 2015-06-10 09:10:22
I:目的:顺应自己的需求去做
方法:不论是开发产品还是学习什么,我们都应该尽量的向开发者和使用者两个角色靠近,顺应自己的需求去做。
原因:只有既是开发者又是使用者才能明白优劣所在,才能灵活应用。
A1:说到这个我想起了之前看战隼推荐的一篇六色荧光笔学习法。主要内容是通过不同颜色的彩笔对经济学不同部分进行标注,达到信息分类的目的,而且不同颜色有利于记忆
。然后我将这个应用于我的数学笔记本,我将笔记划分为一定义 二性质 三定理、公理、解题规律 四考察点 五例题五部分。相应的用棕色 绿色 蓝色 粉色 黑色对应。
在这个过程中我就自己的需求对这方法进行了改进。因为要考虑上课记笔记的速度,所以常用笔不能太多,我就把定理公理解题规律合并在一起都用蓝色,同时我通过实验放弃了
太过鲜艳而不利于看的橙色。选择了几个相对比较平和的颜色。
A2:在学别人的方法时先去做同时阶段总结,找出没有达到自己目的原因,进行改造。
Antonia Chang 2015-06-10 10:42:01
推荐I:
@舞梦天边
不愧是产品经理,“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自己真正去使用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用户的角度。去使用还不够,还需要发自内心地爱上这件事,这个产品,才能引发更多
的思考”,非常认同这一点,这也很好地说明了“产品经理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能力”。
推荐A1:
@熊赳赳爱学习
帮主和永锡老师的案例都很好地说明了从解决自身问题出发,可以创造出伟大的产品,无论帮主还是永锡老师都是我的榜样,感谢师傅的案例。
@黑May在路上
“每日三问”的模板以及不断升级的模板都很棒,我写过一阵子九宫格日记,但由于并不适合自己所以坚持了大概2个月就间断了,这个自我检视的模板我觉得特别实用,决定与
你一起用起来,另外“清晨六问”和“静夜六思”也让我很有启发,太感谢了!
@我的读书小窝
能够看得到你一直没有停止思考和让自己更精进,深深被触动,同时我也在不断反思,为什么我像你一样的年纪时却没有这样的学习力、思考力和行动力,非常钦佩,你是我的榜
样!
推荐A2:
@水煮猴
严重同意早起打卡群的建议,我也已经是过气晨型人啦,希望早点恢复原来的好习惯。
@我的读书小窝
每个计划都很细致,但如果都做到压力还真的挺大的,一方面希望你都能做到,那实在是太了不起了,如果做不到也不要纠结,记住“少即是多”。
(笑笑)
银色羽毛 2015-06-10 12:28:17
R31D1
I:目标:创造出适合自己的产品,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关键:抓住自己的需求点
要点:
1、为自己的业务设计出产品出来
2、区分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还是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
3、从解决自己燃眉之急背后,挖掘出市场
A1:我现在在一家校园云超市的互联网公司做开发市场的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去各大城市高校调研,寻找公司要求的微仓库,招聘在校大学生,培训等等。这样顺下来后,发现 现在工作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即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那我从这份工作中能解决自己什么问题呢?生存发展的需要不必说了,我之前几次考研耽误不少积 累工作经验的时间,做市场类这样的工作,尤其在这种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公司做一线的业务推广,能快速弥补我业务经验不足的短板,能有机会独立完成一块任务,这种高强度的 工作蛮锻炼人的。问题也很明显,我的痒处,不,是痛点,在于硬技能不够突出,比如外语,写作,编程,设计之类,有些自己想做的工作因为硬技能不够突出而暂时做不了。现 在自己加长板比补短板的需求更加迫切。
A2:现在每天坚持写复盘日志,这两天这边项目完成后整理加工写一篇项目总结。
阿尤 2015-06-10 12:50:42
W31-DAY1:
【I】:
1)挠自己的痒处,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做你自己想用的东西,因为你参与设计和制作,你很快就知道它好用不好用。
2)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a激情:你对产品的热爱;b专业:你就是技术专家;c专注:奋斗终生。
3)举例:詹姆斯.戴森和免纸袋涡卷式真空吸尘器;维克.福尔兹和鼓槌;比尔.鲍尔曼和耐克铁模鞋底;玫琳凯.瓦格纳和玫琳凯化妆品。
【A1】:
关于业务管理,我设计了自己区域的管理系统,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了及时录入、及时呈现、及时分析、及时辅导的管理路径,因为这个系统的搭建和实施团队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
,我在定期和团队回顾和计划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和团队都因此而受益其中。
【A2】:
专注自己的优势:学习、思维、关联,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发起一个项目或活动,自己在其中参与规划、设计和发展,会激发出自己的潜力和灵感,自己也会享受其中。
在拆书帮的平台上,可以集合大家的智慧,再做一些高质量的活动,提高拆书帮在区域的影响力,吸纳多样化的人才,本月底召开成员大会,希望能够出台“拆书家培养流程”和
“分舵活动组织流程”文件,为未来分舵管理设计章程。
rainbow 2015-06-10 15:01:08
I:@舞梦天边 关于为什么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原因解释的很详细。
@水煮猴
跨界思维用的很好,将人们相同的需求与人际交往中相同的经历联系在一起。关于疑问我觉得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检验,比如进行众筹等方式来看看是否有一定需求量。
@泡妈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原因可以解决水煮猴的疑问。
A1:@黑May在路上 提问的方式ps中六问刘思让我意识到了设立目标 找出最重要三件事的重要性。
@梦舞天边
没有使用地图导航所以也就不知道使用界面如何设计,又因为没有深入从使用者角度考虑到后来才发现地图导航在国内没用。很生动的例子说明了使用体验的重要性。
@水煮猴 考虑使用者的需求,是一个成功的应用。
@笑笑 让人很受鼓舞的A1,如果生活给不了你想要的那为什么不去创造一个呢?有很多像新东方一样的学校在帮学生出国留学,但是没有一所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出国留学,于
是,我创造了一所。
A2:@熊赳赳 找出方法→去施行→进行总结,将现在结果对比自己当初的目标。框架很合理。
@tt写的好多好具体,让我认识到一定要及时完成当天作业,补点评是很有压力的。提到的回顾别人的评论作业进行学习,同时对A2进行两天内一定完成。
银色羽毛 2015-06-12 13:59:40
R31D2
I推荐:@水煮猴 对原片段的观点提出异议,批判性的思考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个人理解的是如果我的痒处也是别人的痒处,那就存在商业机会了;如果不是,或者存在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对于我都收益,只不过收益的对象范围不同。
A1推荐:@黑May在路上 开发自己版本的每日反思模板,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想到自己也开发了自己的《启示录》,《反思录》和《成就录》,有些内容和May的模 板很相似,叫法不同而已,我需要学习may把一些书本或别人优秀的方法吸收纳入到自己的方法论体系中。
A2推荐:@熊纠纠 一系列的后续行动都是围绕积累视觉化工具这个目标服务的,我最近在学的AI制作信息图也可以参考这样的方式,如何提高自己讲故事的水平,如何用合
适的图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是想玩转视觉化表达需要考虑的问题
Lawrence 2015-06-14 09:28:55
I:
【激发内在驱动力的方法】
做出好作品的方法是做你自己想用的东西,“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的优势就在于你十分清楚问题所在以及解决后给自己带来的价值,这是激发个人创造和研究热情的好方法。
A1:
我写博客和公众号,最初的目的就是通过写作梳理清楚自己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和自己息息相关,所以从来不觉得乏味,比如如何又快又好地写文章,如何实
现工作和生活
的平衡。我想一个人只有从关注自身的问题开始,才能真正深入去研究问题背后的本质,找到解决的办法。
但是,我也发现了,写了太多和自身相关的东西,如果和外界交流太少,内容依然不会太具有深度和传播性。
A2:
在写作班多鼓励小组线下面基,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同学们交流。
幸福幸福 2015-06-14 21:49:29
我喜欢的I
@熊大一切从自己出发思考即可,包括这个产品为什么会出现,解决了什么问题,它的优势在哪里,适用范围是怎样的,每一次迭代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迭代的方法可以解决那
个问题。
我喜欢的A1
@黑May 这个看见-借鉴-实践-反思-修正的过程特别棒~这几问都收走~谢谢
@水煮猴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放在互联网时代,我觉得可以用熊大的这句话来解释(当人与人沟通的距离与成本无限小时)“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你会很容易发现)你永远
都不会是一个人,无论你的需求有多么奇葩”
@风的色彩 分享和承担责任真真是成长的最好方法
我喜欢的A2
@tt 提高自己的点评力、吸收他人的A2、A2不过2天就要行动这三点很有帮助。
@笑笑 如果生活给不了你想要的,为什么不去创造一个呢?这就是我们改变的原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