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对话》W40—day5
熊赳赳爱学习 2015-08-14 08:11:14
Day5作业要求:
请根据以下片段,完成【拆书帮便签读书法】练习。
R——阅读原文片段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最好是一个事例/一个故事/一个情境描述。
A2——以后我怎么应用。最好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有一定预期效果、有具体场景。
紫色夜幕 2015-08-14 22:17:48
I部分:
目的:用平等,温和的方式进行沟通。
方法:在表达自信和谦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卑不亢;软化自己的措辞,让对方更容易接受。
原因:在这种环境下最容易进行自由沟通,特别是当双方意见距离相差很大时,这种表达更容易让对方消除戒备之心,去倾听你的观点,为后续进一步沟通打好基础。
好处:鼓励对方去说出自己的想法。 。
注意点:不要为了软化自己的措辞而去放弃自己的看法,这样是无法得到对方的尊重的。
发散:仔细看了一下里面的沟通实例,感觉还是和非暴力沟通非常类似的,就是先说出自己的观察,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前半部分是客观事实的描述,就不容易引起对方
的反感和对抗;后面说出了想法,但它是针对前面的事实来说的,有一个基准在那里,两个人在沟通时就处在了一个平台上,不至于鸡同鸭说。
A1部分:
这种对话的方法特别适用在亲子对话,特别是青春期甚至年纪更大的孩子身上。我现在想想先生和女儿每次爆发矛盾都是因为他站在一个很强势的立场上去指责女儿。比如他特别
喜欢说女儿:你看你总是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桌子上的东西也不整理……女儿马上就还击,我的房间的桌子不是挺干净的吗?这张桌子我刚刚整理过……然后两个人就各说各的
开始争论,最后谁了说服不了对方,然后就指责对方不讲道理。后来这种事情就轮到我和女儿沟通了,我会告诉女儿,我看到你的桌面挺干净的,不过床上的被子没有叠,显得有
点乱……女儿就会说,等我把这道题写完就会去叠被子的。进到书房,我会告诉女儿:两张书桌上堆得都是你的材料,我和爸爸都没办法在这里看书了;你东西堆的这么高,找起
东西来也不方便吧?你能不能抽两分钟时间把我们这张桌面上的东西移开,自己这堆资料也看看,暂时不需要的我们就找一个地方堆起来,自己找东西也节省时间。这种情况下,
女儿一般都会接受我的建议的,或者她有其他想法也愿意和我沟通,去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A2部分:
今后和家中老人对话的时候,也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即不要过分强势,让老人觉得自己是累赘,也不要完全示弱,搞得自己疲惫不堪,
舞梦天边 2015-08-14 23:20:01
I
目的:推动观点的自由交流,而不是强迫对方屈从与我们的意志。
做法:试探性的表述自己的观点;软化自己的措辞;要谨慎,但不要柔弱;不卑不亢。
A1
我比较喜欢一句话: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
所以每次我和别人的沟通中我会比较在乎一些措辞,当然是从别人对我的一些细节上去感受,如果我觉得对方的某个措辞让我不舒服,我会注意提醒自己,不要用这样的措辞对别
人。
比如“你”字。我们公司很多人都会说:你你你你你,就算叫你过去一下都在Q上打:你过来下!
我看到这个“你”,觉得很不舒服,到我需要叫别人过来的时候,为了也是简化言辞,我就把“你”字去掉,感觉没有那么强势了。
过去自己在这些上面吃了很多亏,所以渐渐地也学会了不那么强势的说辞。
比如今天,给一位已离职的同事办好手续之后,跟这位同事的上司说话时,我也注意了一下措辞:
我已经办好他的事了,你看看要不要和他说一声。
在思考自己的态度之前,我可能是这样说的:我已经办好他的事了,你和他说一下吧。
似乎是命令的语气,但我相信换一个词带来的效果完全是不同的。
A2
很多时候注意这些措辞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要注意自己是要谨慎,不要柔弱,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
蔬果心 2015-08-15 05:32:23
I:
目標:營造無論對方的看法和自己的有多不同,都願意洗耳恭聽;
推動觀點的自然交流
原則:1.在不知道我們對事實的理解是否完整、準確時,不能假裝什麼都知道;在了解情況時,不能假裝對問題不知道
2.要謹慎,但不要軟弱;要謙遜開放,但不是缺乏自信;
方法:做試探性表述
1.在分享看法時,在自信和謙遜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2.不卑不吭的用詞:看起來,注意到,感覺是......
定義:“試探性表述”──說明這是我們不成熟的想法,絕不是板上釘釘的事
“傻瓜式選擇”中的退縮反應──溝通棘手問題唯一安全的應對方式是表現得它們好像無足輕重
A1:
我覺得很多時候,我的表達是過於軟弱的,這個問題被同屋的同學指出了好多次。比如,在跟對方說租房的事情的時候,感覺就好像是欠別人的,雖然實際上別人已經享受到便宜
了。去查看的話,覺得是自己把“謙卑”和“缺乏自信”混起來了。
A2:
在言語上訓練自己不卑不亢的語氣,當自己想軟下來的時候,想一想,有必要軟嗎?把想說的軟弱的話,改寫成為不卑不亢 的語氣
黑May在路上 2015-08-15 20:55:23
W40_D5
【I】
“方式”方面的技巧
做出试探表述
目标:软化措辞
What: 用试探性的、非武断的方式描述事实和想法
How:在自信和谦逊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把绝对性字眼改为试探性字眼
Why:让对方降低防备感,推动观点的自由交流
注意事项:
1. 要真诚而不要虚伪
2. 要谨慎而不要软弱
【A1】
我跟侄女有过两次关于她化妆的沟通。
她正是爱美的年龄,每天花在护肤、化妆的时间仿佛有两小时,一方面我不认同她注重外表不注重提升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她的妆画得太浓,与她的年龄不相称。
第一次我跟她说,你眉毛画得太宽(就是时下比较流行的范冰冰式的眉毛),这个眉型虽然流行,但不适合你,因为你的脸小。我还带点讽刺意味地说,并不是流行的就是最好的
。
后来,侄女依然每天画着“范冰冰眉”。
再后来有一次发现她的妆更接近生活妆,脸上的粉也没那么厚,我对她说,“今天的妆挺自然挺好的。之前画的妆好像粉和皮肤没有融合、粉好像浮在皮肤表面。我觉得你这个年
龄把自己打扮得清纯更美,因为浓妆艳抹在哪个年龄段都可以,清纯的气质只有现在才有,过了这个阶段装都装不出来了。你觉得呢?”
软化了措辞,她比较认同我的观点,表现出来没那么抵触。
【A2】
1. 在描述对方有可能不喜欢的事实和观点时,提前想好措辞,或心中先默数5个数以后再开口。
2. 表现不好的时候,事后总结教训,看看如果历史重现该怎么说。
紫色夜幕 2015-08-16 14:56:40
I部分:
@ 黑May在路上;喜欢May这样的梳理结构,思路特别清晰.
A1部分:
@ 黑May在路上:May的经历也让我想起自己和孩子的沟通,人家也属于吃软不吃硬的,太强势反而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舞梦天边:关注措辞可能会带给人的不同感受,然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方法值得我学习。
A2部分:
@ 黑May在路上:用数数的方法帮助自己不带着情绪交流。和以前的拆过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了
风之弈语 2015-08-16 18:08:21
I:
对话其实是一种分享:
我们要进行的对话并不是要求对方完全赞同或屈服于我们的观点,而是我们在陈述一个从自己角度上产生的想法、看法,同时希望和对方就这些内容进行交流,并且能够产生共鸣
。因此,这更象是一种观念的分享,而不是在直接告诉对方一个结论。我们应该用一种宽松的语气去推出观点的自由交流,而不是非常强烈的表示出对观点的确定性,避免对方由
此而产生“你想改变我”的防卫式想法,从而打断交流。
对话中应持有的态度:
我们经常会惯性的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事情的全部过程,从而有能力下结论、下判断。而事实上,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往往只是事实的一部分,甚至是缺少了
关键内容的一小部分。所以,我们应该抱有这样一种心态,即清楚的表达自己知道了什么,同时也不能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
我们采用相对软化的措词,绝不是试图暗中操纵对方的一种手段,而是我们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确实有可能会因为了解不全面而犯错误,所以软化的措词是为了让对方能够表达出
真实的看法和想法,从而避免我们以偏概全。
对话中应使用的措辞:
在自信与谦逊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轻易否定自己,比如,这样可能有点傻;我很不好意思和你说;这也许是我的错;或许我的要求是太过份了;也不能过于强势,比如,你怎
么能这样做!你什么时候起变成这样了!你也我都信不过了吗?你应该早点说清楚!
正确的做法是准确的陈述我们真正的看到的或想到的(注意:陈述的标准是准确,陈述的范围是真正!)。比如:我发现你准备这样做了;我注意到你开始改变了;我感觉你对我
不信任了,如果是,我想知道我做错什么了吗;我想现在的状况也是你不愿意看到的,我们的互动有些少了。
A1:
今天听罗友霸王课,成甲讲的一个例子很有意思,我借用一下,甲和乙约定连续三天一起去某地,甲连续三天迟到了,乙会认为甲太不遵守时间了。后来,双方又一次约定连续三
天一起去某地,这次乙连续迟到了。乙认为自己这三天事情太多了,第一天办事太晚早上没起来;第二天闹钟出了问题,自己晚上睡得又不太好,所以没醒来;第三天领导叫吃饭
,喝了几杯酒结果早上没起来。
同样是迟到,甲迟到了,乙只看到了结果却不知道过程,所以判断认为甲的素质或时间观念有问题。自己迟到了,乙则认为是因为各种突发事件干扰了自己,而自己的素质或观念
没什么问题。
另外有一个孔子的故事,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在期间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当颜回进来请
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梦见先人了,说食物要祭奠后我们才能进食。颜回说:刚才有煤灰掉到锅里了,我虽然把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但这样的食物还是不能适合
祭奠的。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这两个故事说明的就是,我们对事实的观察只是根据看到的部分现象来猜测和判断,因此是存在缺陷的。所以,我们在与对方陈述时要采用试探性的、非武断的方式进行说明和交
流。
A2:
尝试对记录下自己每天的三个对话,按照片段的要求进行改进。
风之弈语 2015-08-16 18:25:36
【I推荐】
@紫色夜幕:我非常认同这个片段和很多内容是类似的,不过这个片段又从另一个角度把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强化——和非暴力沟通非常类似的,就是先说出自己的观察,然后
再说出想法。前半部分是客观事实的描述,就不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和对抗;后面的想法是针对前面的事实来说的,有一个基准,沟通就处在了一个平台上。
【A1推荐】
@紫色夜幕:家人的沟通我也是经常直接发表结论,虽然现在逐步在改进,但是经常还是有忍不住的时候,这些时候大多数是因为不愿意再去措辞了,所以就脱口而出,实际上,
这些脱口而出也是最没什么效果的语言。
@舞梦天边:把对别人说的话,自己先揣摩一遍,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用词过强或过软,我昨天在发微信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自己觉得很正常,可别人听来会觉得很过份。比
如我发的是“等会儿”,在别人听来就会感觉很不耐烦。如果我改成“等一会儿吧”,感觉就好了很多。
【A2推荐】
@黑May在路上:默数五个数,5、4、3、2、1……,这个知识点和前面的结合的非常有意义,我们的知识现在面临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不成为狗熊掰棒子,学了新了忘了
旧的,这种结合是我们群里最需要的。
@蔬果心 :掌握尺度确实不容易,因为它就象跷跷板一样,一会儿左边沉,一会儿右边觉,平衡是最少的时间段里,所以我们的训练真是要时时进行,才会有效——在言語上訓
練自己不卑不亢的語氣,當自己想軟下來的時候,想一想,有必要軟嗎?
海红 2015-08-16 20:54:07
I:
在描述事实、表达想法时,用探索式表达,不强推、不求软。表达时既自信又开放(欢迎别人提出挑战),不亢不卑。重要的是要给对方安全感,最好的沟通气氛是双方都感受到
安全感,自由表达。
表达时需要避免的:强硬、绝对化、夸张、假装、软弱不确信。
A1:
我对我妈说话实在是太不客气了,而相反的,对我婆婆说话则非常小心谨慎。所以我妈觉得我对她不好,而我跟婆婆也始终是有距离的。
比如昨晚,我看到老妈买了件什么东西(我觉得不需要),然后我就说老妈,你是不是买*了?我们用不着这个。老妈有些难受:我老了的缘故。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也很
不会说话,我可以想出一个用的地方,这样老妈会舒服些。
A2:
观察自己与老妈的对话,尽量多的跟老妈说话,尽量说些好的话。
阿尤 2015-08-16 21:06:56
W40-DAY5
I:
试探性表述的目的是说明我们不成熟的想法,表明我们不确信自己的判断,内容仅代表自己的某种看法或观点。
建议表达方式需要在自信和谦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不是过于强硬,也不是过于软弱,而是不卑不亢地谨慎对话。
1)不卑不亢中需要软化措辞,目的是强硬不会推动观点的自由交流,还会让对方还带有敌意,进而消弱你观点的分量。
2)谨慎对话不是暗中操纵,用不确定观点来打消对方的抵触心理,而是允许对方分享观点、共同探讨。
3)谨慎对话不是软弱的退缩型反应,缺乏自信会让人感觉你的观点站不住脚。
所以,正确的方式是不卑不亢,既自信又让对方感觉欢迎他质疑或补充信息。
A1:
我带家人度假期间,女儿要下海玩,我看她头发太乱,要给她梳头,她勉强答应,要求上面一个辫子下面披散头发的发型,而我想给她梳两个辫子,结果我就用了强硬的口吻:“
披散头发下海不行,头发乱糟糟的,必须扎起来!”女儿不喊道:“我就想披着,我就要披着!”我也生气了:“那你找别人梳头去吧!”然后,女儿委屈地抹起眼泪,我察觉到
自己沟通方式的失败。我连忙搂着她,让她发泄一会儿,开始和她道歉:“刚才妈妈那样说话不对,妈妈向你道歉,妈妈不反对你在岸上披散头发,只是不喜欢你在海里面披散头
发,因为海水很咸会把你的头发泡粗糙的,那样你的头发就不黑不光滑了。”后来,女儿同意了。我又说了一声对不起,结果女儿回应我说:“没关系,我可以原谅你一万次。”
顿时,我心里暖烘烘的。
A2:
我和婆婆沟通时,可以应用谨慎对话不卑不亢的方式,避免绝对化的措辞“不能...”“...是不对的”“你应该...”,而是要用软化的措辞“我认为...”“有专家
(文章)说过...”“你可以...”,这样可以有效和婆婆沟通,预防两代人一些观念和看法不同造成的分歧。下周可以在下班后和婆婆吃饭共处谈话的时候体验一下,然后
记录在微博日记中分享一下心得和体会。
海红 2015-08-16 21:22:52
I部分推荐
@泡妈 温和、平等的方式沟通,非暴力沟通。
@风之奕语 分享、态度、措辞的3个角度,一如既往的赞!
A1部分推荐
@泡妈 家长居高临上指责孩子,孩子是肯定不会听的。我妈没有权威,但她认为只有指责才会让孩子改变,真是大错特错,我还特别想指出她这个错误,其实我也陷入指责中了
@舞梦天边 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己所欲施予人。“你信息”确实不如“我信息”
@黑May在路上 很好的从你信息到我信息,对方的接受度就提升了,很棒的A1!
@风之奕语 甲乙、孔子颜回的案例很有指导性,人只看到自己能看到的片面
A2部分推荐
@泡妈 期待A2
@蔬果心 加油!
@黑May在路上 默数5个数再开口,学习了
@风之奕语 A2很具体,赞!
Antonia Chang 2015-08-16 22:47:47
I:
在分享看法时,我们应当在自信和谦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在结论中表现出适度的自信,又能欢迎对方对我们的看法进行质疑,做到不卑不亢。
A1:
我喜欢“不卑不亢”这个字眼,也在努力做到这样的境界,但说实话还是挺难的,就像片段中提示的,要在自信和谦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我更多的时候表现出的应该是过于
自信了。我本身是一个很严谨的人,所以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一般不会轻易地发表意见和下结论,一旦开口就显得很自信,在工作中往往追求言语的掷地有声,在生活中跟朋友交流
时更是动辄用上“我敢打赌”怎样怎样,其实这并不好,用文中的话说我这是典型的要唱独角戏了,不是与对方对话。
A2:
将文中给出的例句再次品评,逐渐掌握“不卑不亢”的技巧。
(笑笑)
张颢腾 2015-08-16 23:43:53
I:
试探性表述技巧:
1.用试探性,非武断的方式进行说明
2.分享看法时在自信和谦逊之间找到平衡
原因:我们的目的是推动观点的自由交流,而不是强迫对方屈从我们的意志。表现太强硬会影响表达。
A1:
一直以来我都对一些强势和权威有抵触的情绪,当别人站在了这些立场上的时候我内心总是和他们对立,行动上也经常有对抗。而一些柔软的表达和平
等的立场的时候往往会让我很主动的去行动,从我的自身讲,这段内容还是很有效的。
A2:
1.不把简单当直接,学会柔软的不卑不亢的表达
2.找出跟沟通不畅的人,重新设计沟通方式
张颢腾 2015-08-16 23:44:08
I:
@泡妈 提到了和非暴力沟通的相似之处
@黑may在路上 提到了注意事项,把握尺度最重要
@风之奕语 对对话的三个侧面的分析特别的棒
A1:
@泡妈 生动的案例,跟孩子的关系一直不好就是因为站在了一个强势的立场上。
@黑may在路上 沟通的一个成功案例
@风之奕语的两个故事说明了试探性,非武断方式的重要性
A2:
@黑may在路上 默念5个数,用理性控制自己
银色羽毛 2015-08-17 07:03:27
R40D5
I:
目标:不卑不亢并准确陈述自己的想法。
关键点:在分享看法时,在自信和谦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注意点:
1、描述事实和想法时用试探性的、非武断的方式进行说明
2、软化自己的措辞
3、谨慎但不软弱,表达方式保持一定自信
A1:
在工作中与客户在电话或网络上沟通时,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陈述自己的想法观点时,如何拿捏自信与谦逊的分寸?曾经被主管批评过,在与客户对话的过程中,姿态放的
过于低了,这样很容易让对方不把你当回事儿,只是以为你在用一种恳求的语气来推销某产品某服务。而实际上要表达出的效果是我们是帮助客户来做事情,本身客户所在企业也
需要达到一定的资质我们才受理,是这样一种不卑不亢的状态。
A2:
在询问客户具体需求的时候软化措辞,再介绍公司的产品与服务的时候提高姿态。
可以用手机录音,回头回放自己当时的对话,列一个清单,归纳出其中过于强硬、不卑不亢和过于软弱这三类。对其中第一与第三类措辞进行改进。
银色羽毛 2015-08-17 07:34:12
R40D6
I推荐:
@黑May在路上 解读的结构清晰明了,思路很流畅,看上去很舒服
@紫色夜幕 拿《非暴力沟通》做类比,一下把片段中的对话套路给拎了出来
A1推荐:
@阿尤 很温馨的小案例,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对话中语气由命令式的强硬软化为关怀会有神奇的效果。
A2推荐:
@阿尤 改进对话设置了具体的场景还有记录方式,学习之。
蔬果心 2015-08-17 09:48:27
I: @風之弈語,正確的做法是準確的陳述我們真正的看到的或想到的;
A1: @風之弈語,幾個故事講的非常生動形象;@海虹,讓我想到了我應該也很好反思對爸媽的說話語氣
A2: @may,在描述對方有可能不喜歡的事實和觀點時,想要措辭,這個說法很好。
@喬陽,把自己的對話做錄音,這個方法很棒
路小葭Luca 2015-08-17 14:00:45
I推荐@舞梦天边 做法部分总结的简洁到位。
A1推荐@黑May在路上 同一件事情通过不同的沟通方式所达到的结果差别还是很大的。
A2推荐@银色羽毛 列清单-分类-改进
熊赳赳爱学习 2015-08-17 14:13:32
I
1)
what:
动不动就用绝对化字眼和夸张表达并不会增加你的影响力,反而会削弱你观点的力量。
与此相反,在对话中你表现的越是谨慎,对方就会越加开放地接受你的看法。
why:
我们对事实的观察是有可能出错的,而我们的想法充其量只是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猜测而已,因此必然是存在缺陷的。
2)
what
要谨慎,但不要软弱。还有些表现强硬的人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表现出“傻瓜式选择”中的退缩式反应。他们错误地认为,沟通棘手问题唯一安全的应对方式是表现得它们好像无
足轻重。
当你彻底放弃自己的看法,或是表达方式让人感觉非常不自信时,这种方法对你的观点非常不利。
why:
表达得谦逊和开放,和缺乏自信,完全是两回事。我们的表达方式应该给人坦率开放的印象,而不是让人感觉像个紧张不安的废物。
how
不卑不亢。过于软弱和过于强硬,都不可缺。
过于软弱——先说出一个和自己要说相反的结论,然后就开始“但是blabla”
比如我觉得很不好意思跟你提,但是你提了。。。比如这件事也许是我的错,但是后面说的全是对方的错。
过于强硬——主语开头常常是你,或者带有特别绝对化的词语。
比如你什么时候又开始嗑药了!比如地球人都知道,你怎么不知道呢!
不卑不亢——一个我开头、确定的我观察到的事实,问对方是不是这样。
比如感觉到你好像不信任我(我确实感受到你不信任我了),是这样么?(和对方确认。)
A1
当遇到一件事时,我会根据我自己的观察,迅速得出一个结论。尤其是负面事情,然后就着这个结论,我就开始了一通脑洞大开。。。而实际上,我需要去问一下对方,确定我自
己的观察对不对,且注意不卑不亢。
昨天去虹桥火车站的路上,我说,我的人生愿望就是和有学习能力的朋友们在一起创造更多有意义的事情。HQ说,我的人生规划里没有你们呀。我当时简直是要疯了,说:这还
是朋友么!拉入黑名单!
其实我应该说:我感到你好像并不太在乎我们,你是真的不在乎我们么?还是你有其他的一些观点?
A2
我妈每天电话都是记得把地扫扫,记得洗衣服。我之前说的是我觉得你天天就想象我是个傻瓜,生活不能自理——绝对化。
今晚如果我妈再打电话来,我要问下她:妈,我感觉你老是特不放心我干活,是这样么?